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

拜訪上帝的部落

四秀行程被迫取消,一直要尋找一個替代的行程,經過再三考慮之後,決定來個司馬庫斯兩日行;行經內灣街上,由於是星期一的早上,整個街上冷冷清清的,在小7完成最後補給後,進入山區開始了今日的探訪之行。由那羅上宇老,下秀巒再上泰岡,沿途道路平整好行,希望到今年雨季過後還維持如此的道路品質,行經泰岡整片的水蜜桃果園,盛開的白色花朵,搭配鮮紅色的山櫻花,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景。
   過了泰岡,再接下來,就是以前把它視為畏途的16公里OFF ROAD(以前的印象)。轉進以後發現和以前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,路面雖然不甚平整,但是全程均是水泥或壢青路面,一般的轎車均可輕易的到達部落,可以感受到政府這些年來的努力,希望這樣的道路品質,能禁得起雨季的考驗。
   16K的林道,是從1610的泰岡,下降到1100的塔克金溪河谷,再回什到1650的司馬庫斯台地,迎接我們的是盛開的山櫻花。部落裡的特有文化,我們不及深入嘹解,我們所能感受的是部落的自制、美化、整潔深值心底,整個部落的住宅、建物亂中有序的佇立在紅白相間的花叢裡,加上翠綠的山坡為背景,構成一幅美麗的畫作,剎那間發現人世間果真有世外桃源存在的。
   續往上行,進入登山口,往巨木區前行,整條登山歩道平坦好走,設施完善,歩道起伏不大,水源充足,而且歩道沿途均有樹蔭蔽日;前行5公里後,來到巨木區,在這裡是整片的原始林,在原始林內巨木參天,展現幾世紀以來的原始風貌,此巨木區是屬於司馬庫斯古道的一環,位於鴛鴦湖越嶺道的一段,更是馬告國家公園預定地內重要的保護資產之一。我們在見識到老爺神木的風範後,帶著滿足的記憶和填滿記憶卡的相片,回到部落共花費了四個小時的時間,再一次的部落巡禮後,於當天便踏上歸途,因受限於個人因素,未能於部落過夜,享受山區特有的寧靜,為此行添增些許遺憾,不過卻為再次造訪留下伏筆。

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

2011春遊雪山計劃

雪主、東、翠池三日行
活動日期:100年4月20至4月22日
集合時間:100年4月20日4時
集合地點:竹北
攀登山岳:雪山東峰(3150M)、雪山主峰(3886M)
費用:均攤
連絡人:彭福祥
行程:
第一天:竹北04:00出發─二高─雪隧─宜蘭─最後補給─中橫支線─武陵─大水塔登山口09:00─七卡山莊10:00─哭坡─雪山東峰─三六九山莊─17:00(宿)。
第二天:0400起床─0800雪山主峰─1000翠池─14:00雪山主峰─1630三六九山莊(宿)
第三天:睡到自然醒─雪山東峰─七卡山莊─登山口─武陵─中橫支線─宜蘭─竹北(結束行程)
雪山是雪山山脈的最高峰,泰雅族人普遍稱呼此山「Sekoan」,意為「岩壁的裂溝」,後簡稱為「雪翁山」或「雪山」,日據時代則因次於最高峰的新高山(玉山)而稱次高山,光復後蔣介石則取名為興隆山,讓這座台灣第二高峰可能是本島眾山之中擁有最多名字的高山。雪山高度3,884M,為台灣第二高峰,從海拔一千多公尺的武陵農場一直到將近四千公尺的雪山主峰頂,二千多公尺的垂直落差造就了雪山豐富的生態變化,再加上冬季東北季風從蘭陽溪長驅直入,讓雪山成為台灣冬季積雪最深厚的地區之一,嚴寒的氣候不但讓雪山在冰河時期發育了完整的冰河地形,也讓雪山擁有許多特有或稀少的高山植物。這樣豐富多元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大量的野生動物,而神秘的黑森林則是台灣黑熊、長鬃山羊、山羌等許多野生動物的家。雪山山頂有一顆一等三角點。雪山像個隆起的地壘,是最好的展望台。由雪山可北望聖稜線、大霸群峰和武陵四秀;東面中央山脈主脊上的南湖、中央尖山及北二段歷歷在目;西側大雪山脈一峰接著一峰,綿延無際;西南面則並列著大、小劍山。雪山東峰,又名次高東山,為台灣知名山峰也是台灣百岳之一,排名第73。雪山東峰高達3150公尺翠池-夢幻的高山湖泊,終年冰冽不輟的水,是登雪山客心中最特別的湖,位於雪山主峰西稜碎石坡下1公里處,是雪山溪的源頭,海拔3,520公尺,是台灣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,也是東南亞最高的清池;翠池長寬不到30公尺,是可愛的小水池,登山客喜歡在她旁邊駐足、拍照、冥想,甚至晚上睡在她的旁邊;池旁倒映的挺拔圓柏令人心醉。
    個人必備裝備:私人飲用水 ( 600c c2)背包背包套、便帽、防寒帽或頭套、禦寒衣物、雨衣雨褲(兩件式)、手套、厚毛襪、毛巾、 牙刷、 牙膏 、衛生紙、 防曬用品、排汗內衣&排汗襪&毛襪、鋼碗、筷子、頭燈、、個人用藥品、登山鞋、、羽毛睡袋、另預備衣服一套(可置於車上)下山後換穿。